秦皇岛肿瘤

大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2022-04-18 14:32:40 来源: 秦皇岛肿瘤 咨询医生

大肠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大肠癌(又称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 ,可发生在结肠的任何部位,在我国大部分省市死亡率占全部恶性 死亡率的第5至6位,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其发病率随年龄而增长,从40岁开始上升,60至75岁达到峰值。由于癌瘤生长速度缓慢,在其达到产生症状、体征之前要经过相当长的时间。 如前所述,大肠癌发病率逐年上升,死亡率高,由于大肠癌的病因未明,因此生存率的提高有赖于二级预防,即早期诊断大肠癌。早期诊断包括两方面含义:一是早期发现,二是早期确诊。该病临床表现为,早期大肠癌症状不明显,可无症状或仅隐约不适,消化不良,隐血等。随着癌肿进展,症状逐渐明显,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便血,腹痛,腹块,肠梗阻以及发热,贫血和消瘦等全身毒性症状,因 浸润转移尚可引起相应器官的改变,大肠癌依其原发部位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临床征象和体征。 右半结肠癌 突出症状为腹块,腹痛,贫血,部分可出现粘液或粘液血便,便频,腹胀,肠梗阻等症,但远较左半结肠少见。右半结肠肠腔宽大,原发癌待发现时常已增至甚大,以溃疡肿块多见,许多患者可于右腹部扪及肿块,除非癌肿直接累及回盲瓣,一般较少出现肠梗阻。由于大便在右半结肠内仍呈半流体稀糊状,因此由大便摩擦癌灶而引起的出血就较少,多数出血是因癌肿坏死溃疡所致,因血液与粪液均匀混合而不易察觉,可致长期慢性失血,患者往往因贫血而就医。腹痛亦多见,常为隐痛,多由肿块侵及肠壁所致,癌肿溃疡继发感染可致局部压痛和全身毒血症等。 左半结肠癌 突出症状为大便习性改变,粘液血便或血便,肠梗阻等。左半结肠肠腔狭小,原发癌多呈环状浸润生长,易致肠腔缩窄,故便秘多见。随后因缩窄上端肠腔积液增多,肠蠕动亢进,故在便秘后又可出现腹泻,常两者交替出现。由于大便进入左半结肠渐由糊状变成团状,因而由大便摩擦病灶引起的肉眼便血多见,患者常就医较早,因长期慢性失血所致贫血就不如右半结肠突出。癌肿向肠壁四周浸润致肠腔狭窄引起的肠梗阻多为慢性不完全性,患者常有较长期的大便不畅,阵发性腹痛等,由于梗阻部位较低,呕吐多不明显。 直肠癌 突出的症状为便血,排便习惯改变及因晚期癌肿浸润引起的伴发病征。原位癌部位较低,粪块较硬,癌肿易受粪块摩擦而易引起出血,多为鲜红或暗红色,与成形粪便不混或附于粪柱表面而误诊痔出血。因病灶刺激和肿块溃疡的继发性感染,不断引起排便反射,易被误诊为菌痢或肠炎。癌肿环状生长导致肠腔缩窄,早期表现为粪柱变形变细,晚期表现为不全梗阻症。 医院普外一病区主任张昱鹏提醒,如果出现以下症状需及时就医:正常排便习惯改变、便秘、腹泻;便中带血或黏液;近期腹部持续胀气或隐痛;原因不明的进行性贫血、消瘦、乏力;腹部可触及肿块等。其中5类人比较好定期检查:大便时有不良习惯,例如如厕时看书报,或容易引发肛肠疾病;久站、久坐和长期便秘的人;生活起居没有规律,经常暴饮暴食,喜欢吃油腻和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患有肛肠疾病,如大肠息肉、溃疡性结肠炎等患者;有大肠癌家族史的人以及做过胆囊切除术的病人。应养成定时排便习惯。一般而言,早晨起床和吃饭后是一天中最有便意的时段,可以早起一会儿,留出固定的排便时间。如果早晨没有排便,可调整到晚饭后,比较好先做半小时运动,刺激大肠蠕动,有利排便。适当晒太阳。阳光与肠癌的发病率关系密切。研究者认为维生素d对肠癌有一定预防作用。因此,长期在写字楼工作的上班族,比较好每天能抽出时间外出晒晒太阳。饮食也应多样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不偏食,不挑食,不要长期食用高脂肪、高蛋白饮食,经常吃些含有维生素和纤维素的新鲜蔬菜,可能对预防癌症有重要作用。 (实习编辑:王欢)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