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患者如何早期发现肝癌
2022-04-19 14:03:20 来源: 秦皇岛肿瘤 咨询医生
肝炎患者如何早期发现肝癌 ?
[标签:url]
[标签:科室]
摘要:超声弹性检查:通过这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了解肝组织的硬度,从而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或是否已经达到肝硬化改变;有助于预测肝癌发生的风险;也有一些报道,通过超声弹性检查,还可以协助对一些肝内病灶的良恶性进行判断。
中国是肝炎大国,约有1亿人感染乙肝或丙肝病毒,特别是广东,乙肝的感染率约13%,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7%),位于全国前列。
作为以肝病为专科特色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每天前来求诊的肝炎患者络绎不绝,而超声医生往往是从这些患者中发现并诊断肝癌的“第一人”。很多肝炎患者由于都听说过所谓的肝病三部曲“肝炎——肝硬化——肝癌”,所以在检查过程中,患者往往最担心的就是“我肝里面到底有没有长癌?”。肝癌的病死率的确很高,居所有恶性 的第二位,但早期肝癌通过手术或微创消融治疗,完全有可能治愈。因此对于肝癌患者来说,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非常重要。及早发现这些“潜伏者”,在他们造成严重破坏前消灭之!
肝炎患者应进行哪些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如何选择这些检查项目,才能更好的评估肝脏情况,并及早发现肝癌呢?通过下面简要的介绍,希望能给患者提供一些建议。
(一)验血:
1、肝功能检查: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白蛋白、γ-谷氨酰转肽酶、凝血酶原时间等项目,评估肝功能及肝损害情况,这些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肝脏情况,并评估患者能够耐受肝癌治疗。
2、血常规:了解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等情况,是了解患者一般状况、评估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的重要项目,反映肝硬化患者是否为失代偿性改变。
3、乙肝病毒DNA定量检查或丙肝病毒RNA定量检查:了解肝炎病毒活动情况,其活动程度与肝癌发生及复发相关,通过检查可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
4、甲胎蛋白(AFP):肝癌的重要 标记物,约50~60%的肝癌患者会升高,但也说明仍有40~50%的肝癌患者正常,而且有部分肝炎患者由于肝细胞坏死再生也可能出现AFP升高情况;所以现在AFP已被剔除出肝癌的诊断标准,而作为AFP阳性的肝癌患者随访项目;尽管如此,AFP依然是肝炎患者应定期进行检查的项目。
5、维生素K缺乏或拮抗剂-Ⅱ诱导蛋白(PIVKA-Ⅱ):是诊断肝癌的一个新的重要 标记物,可与AFP互为补充,但现在开展该项检查的单位较少,尚未普及。
上述验血项目,根据患者情况,一般每3~6个月需要复检一次,部分病情较严重者,甚至需要每1~2个月就复检一次。
(二)超声检查
1、彩超检查:所有肝炎患者,建议至少每6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肝硬化患者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对于明显结节性肝硬化的患者,或者高度怀疑有肝癌形成的患者(例如出现AFP升高情况),建议每1~2个月进行一次超声检查;通过彩超检查不仅可能评估肝脏情况,了解有无肝内 ,还能进一步评估了解脾脏、胆囊、门静脉系统、腹水等信息;彩超检查方便快捷,费用低,无创无辐射,适合患者长期随访检查;但由于超声检查对操作者依赖性强,而且具有扫查盲区,有时容易遗漏病灶,对于病灶性质诊断能力也相对较低;因此对于肝癌高危患者,彩超检查建议找有经验的医院,特别是有经验的超声医生进行检查,通过耐心细致的彩超检查可以提高肝癌的早期检出率,并且对不同的肝内结节性质进行较准确判断。
2、超声弹性检查:通过这种无创性检查方法可以了解肝组织的硬度,从而评估肝纤维化程度或是否已经达到肝硬化改变;有助于预测肝癌发生的风险;也有一些报道,通过超声弹性检查,还可以协助对一些肝内病灶的良恶性进行判断。
(三)增强影像学检查
1、增强CT:是肝癌明确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手段,对于怀疑有肝 的患者,千万不要进行平扫CT,其诊断价值甚至不如彩超,必须进行增强CT检查,有助于明确病灶性质、数目、位置等,并了解有无肝外转移征象;对于彩超检查怀疑有肝癌的患者应该进行该检查;但该检查有辐射,不建议短期内多次检查,特别是需要短期内 随访的患者;而且碘造影剂有一定的过敏反应发生率及肾毒性,部分患者不适合。
2、增强磁共振(MRI):是现阶段肝癌明确诊断的最理想影像学手段,提供了丰富的诊断信息,可以早期发现和诊断小肝癌,诊断能力优于增强CT;利用一些特殊造影剂(如普美显)还能进一步提高对一些诊断困难病灶的诊断和检出;而且该检查无辐射,可多次检查,费用与增强CT接近,建议优先选用;但增强MRI每次扫查时间较长,部分患者不能配合呼吸而影响图像质量;对于体内留置磁性金属器件的患者不适合进行MRI检查;还有少数患者对于检查环境会产生严重幽闭症而无法坚持完成检查。
3、超声造影(CEUS):超声造影检查是通过外周静脉注入超声造影剂后再进行超声探查,观察肝内结节的增强表现,相比于彩超,可以更准确地对肝内结节进行定性诊断,并提高肝癌的检出率,其与增强CT/MRI的诊断能力接近,属于增强影像学检查的一种;因此可以在超声检查发现可以肝内病灶后第一时间对病灶性质进行诊断,减少了重新预约增强CT/MRI检查造成的病情延误和患者的心理压力;其特点是可以实时连续观察,克服了增强CT/MRI由于是间歇扫查导致某个时相错失的不足;而且该检查无辐射,费用相对较低,造影剂安全性高,相对于增强CT/MRI的造影剂不良反应罕见,适应性更广;该检查尤其适合于常规超声发现的肝内有单发病灶的患者,或者对少数增强CT/MRI检查中增强表现不典型的结节作进一步诊断;对于彩超随访中发现疑似良性结节的患者,是超声造影最佳的适应证,如果表现为典型的良性病灶征象,可作出排除诊断,无需再进行增强CT/MRI检查诊断;CEUS不足在于超声检查视野局限,每次一般只能观察一个病灶,对于多发(≥3个)病灶的检查效率低,不建议优先使用,另外由于超声检查有盲区,相对CT/MRI也较容易遗漏病灶。
4、融合影像:
(1)PET-CT:通过注射含有放射性同位素的造影剂与 病灶特异性结合,并同时进行全身CT扫查,利用肝内或肝外放射性浓聚灶与CT所提供的影像学解剖信息相融合,同时提供了病灶的功能和解剖信息,可发现一些常规影像学检查不易发现的病灶,特别是肝外转移灶;另外也可以与MRI图像相融合,但国内暂时应用较少;由于肝癌肝外转移较少见,而且该检查费用极高,具有一定的辐射性,因此该检查一般不作为肝癌检查的常规项目,主要用于怀疑肝外转移的患者。
(2)超声-CT/MRI/PET融合成像:当增强CT/MRI或PET发现一些表现不典型病灶,特别是怀疑错失某个时相导致对病灶性质诊断困难,而彩超检查也未发现典型肝癌病灶时,可以利用融合成像技术,将增强CT/MRI或PET图像与超声图像进行对位匹配,两种图像融合为一副图像,从而使增强CT/MRI或PET提示的可疑病灶的位置可以标记在彩超图像上,然后可以对着相应位置进行超声造影检查;通过这种新技术,可以将部分增强CT/MRI或PET表现不典型的病灶,通过超声造影实时连续定点观察,从而发现获得更多的诊断信息,并作出明确诊断或者排除诊断;该技术集合了不同影像学技术的优势,弥补了不同影像学技术的不足,其临床应用价值逐步被认可;但能够熟练掌握该项技术并常规开展的单位并不多,我院是国内外这项技术开展最早并完成病例数最多的单位之一,为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有用信息。
(四)肝穿刺活检
超声引导下肝穿刺活检取得肝组织标本进行病理检查,是判断肝脏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对于部分影像学检查无法确诊的肝内占位性病变,也可以通过穿刺活检获得病理标本,做出明确诊断。但由于该方法有创伤性,一般不优先考虑使用,而且由于取材组织量有限,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
TAG:
上一页:肝炎带原者早期筛查防肝癌
下一页:肝炎患者如何避免发展为肝癌呢
相关阅读
- 2022-04-25上海乳腺癌中风呈现“双高峰”特点
- 2022-04-19肝癌的自我诊断方法有哪些呢
- 2022-04-19肝癌的自我诊断方法有哪些
- 2022-04-19肝癌的自我检查法
- 2022-04-19肝癌的自我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 2022-04-19肝癌的自我检查方法